于智勇局长接受省政府网专访

2016/04/26 00:00  浏览次数:

在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于智勇局长接受了省政府网站的专访,宣传知识产权工作。在专访中,于智勇介绍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十二五”期间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展望了“十三五”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工作重心和发力点。他强调,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现把原文转载如下:

山东省政府网:于局长,您好。今天(2016年4月26日)是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已成为共识,据悉我省也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工作目标,请您简要介绍下相关情况。

于智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十三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完成了知识产权的综合立法,颁布了《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十二五”期间,我省颁布了《山东省专利条例》,发布了第二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山东省专利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措施文件,有力的推动了我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去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目标要求,为我们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吹响了新号角。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客观要求,也必将推动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在供给侧改革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知识产权事业整体迈上新台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我省已成为知识产权大省,已具备了良好的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山东省政府网:作为知识产权大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在激励、保障创新,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于智勇:“十二五”期间,我省坚持政策引领,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有效的服务了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一是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各项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发明专利年申请量由17259件增长到93475件,年均增长40.2%;发明专利年授权量由4106件增长到16881件,年均增长3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4件增长到4.9件,年均增长65.2%,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3.3件的目标任务。二是专利结构持续优化。坚持“量质并重、质量优先”原则,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加快专利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全省专利申请重心向发明专利倾斜,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职务发明倾斜。“十二五”期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占比由23.3%上升为48.4%,增长一倍多;全省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由9328件增长到56854件,年均增长43.6%,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514件增长到12846件,年均增长38.5%。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技术分析导航,带动企业以掌握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为手段,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和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十二五”期间,全省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由6617件增长到45703件,年均增长47.2%,占全部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由38%增长到48.9%;企业发明授权量由1665件增长到8755件,年均增长39.3%,占全部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重由40.5%增长到51.9%。四是专利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9项,优秀奖143项,获奖总数、获得金奖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标志着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5年,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专利奖励办法》,将专利奖由部门奖升格为省政府奖,层次和规格的提升更加鼓舞和激发了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者的热情。在此激励下,2015年,全省获得中国专利金奖3项(全国共20项),优秀奖38项,获得金奖数量创历年新高。

山东省政府网:据我们了解,我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全国领先,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您能不能介绍下我省知识产权运用的情况?

于智勇: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同时,我们坚持效益为先,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工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一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成绩显著。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省份之一,被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试点省份,获得国家试点支持经费5000万元。积极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工作,建立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库,构建了政、银、企三方合作新模式,以财政资金为杠杆,采取贴息、保险、建立风险补偿金等多项措施,撬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2015年专利权质押融资205项,融资总额80.26亿元,融资金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有效的解决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助推了全省创新创业发展。2014年,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以110件专利、34件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为标的获得银团贷款79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二是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成效初显。2015年起,我省启动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作,加快构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和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三类工作平台,推进专利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目前,我省共获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2家,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1家,6家企业入选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我省被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专利运营试点省,获得国家试点支持经费4000万元。

山东省政府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多次明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省的情况如何?

于智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严格执法、执法从严,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力的优化了创新发展环境。一是知识产权执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颁布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性知识产权工作综合法规《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与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专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实现司法审判与知识产权行政纠纷调解职能在专利民事纠纷案件中的有机结合。二是市场流通领域执法全面推进。积极开展市场流通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专项整治行动,11家专业市场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出台了电子商务领域开展专利执法和维权的意见,切实加大电商领域专利侵权案件办案力度。组织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护航”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等各类专项执法活动,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1345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7202件,办案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三是知识产权协作机制逐步建立。与北京、河北等9省市共同搭建了专利行政执法协作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建立了环渤海地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在省内建立了“两区一圈一带”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联盟,建立了石油机械、石墨烯、能源化工、新型防水材料4个知识产权保护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执法保护协作机制。五年来共开展跨省市执法活动30余次,省内联合执法近百余次。四是知识产权维权体系日趋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建成14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国家级中心10家。积极开展在县(市、区)、开发区、高新区等设立了维权援助分中心或办事处,在有关重点企业设立了工作站或专职联络员,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深入到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的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及良好的维权、投诉服务体系。五是涉外维权工作取得突破。协助歌尔声学和正海磁材等企业取得了涉外知识产权维权诉讼成功,有力保障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知识产权优势,捍卫了我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在正海磁材国际诉讼中,通过详细的专利技术分析和取证,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利不侵权证据,迫使对方主动签订了对我方有力的和解协议。

山东省政府网: “十二五”我省知识产权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知识产权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请您简要介绍下相关的情况?

于智勇:“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推动我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一是知识产权环境更加优化。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全国较早实施第二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省人大印发《山东省专利条例》和《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有效强化了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工作的暂行办法》,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将专利指标中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建立了专利数据通报制度,按季度公布各市及行业领域重点专利数据指标和排名,有效调动了各级政府抓好专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试点省份,青岛崂山区成为第9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制定出台了专利代理服务业发展意见,重点引导中介服务能力由单一的专利申请业务代理向专利信息开发、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交易中介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积极培养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选择10家入驻高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试点。全省专利代理机构从“十二五”初期的26家、分支机构7家、执业代理人160余人、专利代理资格人数40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专利代理机构总数50家、分支机构60家、执业代理人417人、专利代理资格1200余人,分别增长1.9倍、8.6倍、2.6倍和3倍。三是专利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积极争取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青岛成为全国第三个获批专利代办机构的城市(不含直辖市),有利于促进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推动专利服务业发展。国家区域信息(济南)中心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全国第三个正式建成的区域信息中心,有利于加快提高专利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了“两区一圈一带”等6个区域综合服务类平台、8个行业专题专利信息服务平台、5个知识产权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和20余个行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展示交易、维权援助、咨询培训等服务平台建成并开展服务。四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标”咨询服务联盟。加强山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建立省级示范、国家优势和国家示范三阶段培育体系。目前,全省已有204家企业通过贯标现场认证审核,国家级示范和优势企业已分别达到7家和79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3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五是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进一步深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达到6个,在专利权质押融资登记、实施许可备案等方面获得国家局绿色通道;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9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区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知识产权局试点城市15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3个,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2个,根据各自优势和基础进行探索创新,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山东省政府网:为完成《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中的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目标,“十三五”期间,我省的知识产权工作有什么具体的思考和打算?工作重心和发力点有哪些?

于智勇:对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我们一是要充分认清建设知识产权强省面临的新形势,立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科学谋划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对外支持创新型企业“走出去”,对内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我省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二是明确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对知识产权工作赋予的新要求,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其中省里2015年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为抓手,着力深化知识产权创造、运营和保护,着重强调了10项重点工作任务。这些密集出台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我们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些新要求,展现新作风,谋划新举措,实现新发展。三是明确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任务,“十三五”期间重点完成以下任务: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高。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14件,年度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二是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明显提升。通过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到500家。知识产权投融资额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充分显现。培育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建设15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示范区。三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更加突出。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达到85%以上。四是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宏观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专利代理机构等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全省专利代理率达到65%以上。知识产权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